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动态>>正文
聚焦信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系列报道之三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9日 00:00  

聚焦信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未知作者:admin时间:2014-06-09

让课堂与企业“手牵手”

近年来,知识技术和专业人才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我国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地方综合性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肩并肩、手牵手,适应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对此,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张国云有着自己的认识:“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其教学过程也具有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因而,决定了高校教育应当走出高校,联合企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出更多适合于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教学、科研、职业,三位一体促改革

2010年10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一篇题为《创新基地项目驱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发表在《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上,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对“创新基地”模式及相关问题作出诠释,引发了外界对这一模式的深入探讨与追问。

而后于2014年初发表在《计算机教育》上的《基于创新基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则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完善,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更为成熟地将“创新基地”的概念传达出来,为其他高校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与典范。

2010年,我校申请组建的“岳阳市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通过评审与考核,获得批复。同年,我校牵头的“湖南省高校‘钢铁产业链物流与自动化信息技术’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与岳阳千盟电子有限公司牵手成功。2012年中旬,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名单中,我校的“复杂系统优化与控制”实验室赫然在列。至今,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科研平台已比较完善。

2012年初,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和东莞市富斯遥控模型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建立技术研发团队合同,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将根据对方技术需求建立技术研发团队并提供技术支持,富斯公司提供相关费用和研发设备支持。对于双方联合共建联合工程中心、加强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这一合作协议是“真正的双赢局面”。

在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和职业平台上,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发展已经呈现密不可分的态势。事实上,这一改革措施,早已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广泛开展,这就是“双3+1”型人才培养方案。

副院长李宏民介绍道:“所谓‘双3+1’,即总体上是‘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实践与创新平台’结构,且其中的‘实践与创新平台’采用‘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工程实践’+‘研究创新’结构。“

李宏民表示,为了保障“双3+1”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学校调整了原有课程设置,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培养项目,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改善实训、实验、实习条件,添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训设备,不断改善双师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此外,积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一直以来坚持的改革方法。

在“双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无论是在教学成果上还是科研、竞赛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所有这些取得的成绩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无需多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在今后,也会不断地对已有模式继续改进,加以完善。”李宏民这样说道。

模式、制度、举措,百花齐放求创新

事实上,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开拓创新并不只是体现在“双3+1”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是在每一种模式、每一则制度以及每一项举措等方方面面的细节之上。而在这一切的目的,则正如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徐四星书记所说,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企业所需人才”,正是有了如此明确的指向性,各项工作才能循序渐进地开展下来。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丁跃浇介绍了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接受的教育模式。其中,“4341”实践教育模式依托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4类实践教学平台,采用集中指导,自主训练和项目驱动3种实践教学方式,通过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工程实践和研究创新4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达到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培养这1个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它涵盖了集中指导教学模式、自主训练教学模式及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等。


版权所有:湖南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0     联系人:鲁老师      联系电话:0730-864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