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IT心语辅导室>>正文
与同学们​言——用青春书写奋进之笔
作者: 徐丹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0日 16:04  

(节选自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湖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校园巡讲”和“高校巡礼”活动

泱泱华夏,教育为本。从孔子杏坛讲学、弦歌不辍,到朱熹置办学田、订立学规,再到王阳明龙岗讲学、士类感慕云集,教育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坚实基底。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其中,人民满意是最高目标,核心在于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接下来,我想从树立新时代教育强国之梦、书写教育现代化奋进之笔、实施人民满意教育暖心之举三方面进行交流。

一、树立新时代教育强国之梦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强国怎样算“强”呢?

(一)教育强国怎么算“强”

我们可以从“硬实力”、“软实力”两方面来理解。硬实力,是教育的保障条件,是一个国家为学生提供的教育机会,如普及率、办学条件等。软实力,是教育的质量水平,即教育能不能实现育人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

当前,我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国教育整体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水平,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一定要加强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

(二)当青春遇上教育强国新时代

1977年,中国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对很多知识青年来说,能念书是他们当时最迫切的梦想。那一年,27万年轻人,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你或许不知道,就在那一年,一个年轻人参加完高考,在日记本中写下这样的句子:“我刚好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这位年轻人就是我们敬爱的主席——习近平。亲爱的同学,不知今天的你,是否听到了新时代更加激越的鼓点?当青春遇上教育强国新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可以用自己的奋斗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共同书写教育现代化奋进之笔。

二、书写教育现代化奋进之笔

接下来让我们来比较两组图片,请问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没错,这两组图片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左边是旧时的码头,右边这个全球最大规模的“无人码头”—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在去年12月10日正式开港。它不仅自动化程度世界最高,还首次让内地全自动码头装上“中国芯”,标志着中国港口建设由“建”造向“智”造挺进。

那大家知道这个码头的设计者是谁吗?是16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他们花两年时间拿出了一套全新系统,效率比国外还高25%,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为了洋山,值得。”16位年轻人的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科技现代化的国际领先地位,也让我们深刻领悟到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性。

习总书记提出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不是看体量多大、人口多少,更多的是看核心竞争力。如果用治理一所学校来比拟治国方略:就像大学一样,不在于招了多少人,而在于学校的软实力,学校的科技创新是否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符合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

刚了解了无人码头,不知在座各位是否有所感触。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做到“两个学习”:一是时时学习,二是处处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的创新、实践能力,为2030年中国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更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三、实施人民满意教育暖心之举

2016 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17年,习主席在十九大中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发挥立德树人榜样力量

立德树人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早在古代,《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体现了对“立德树人”精神、理念的探索和追求。我们的校训“至善穷理”中的至善也来源于这段开篇语,意思是达到最美好、最完善的品德境界。其实,立德树人就是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大家还记得时代楷模黄大年吗?26年前,他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国担任吉林大学全职教授,成为东北地区第一批“千人计划”归国者。

他是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是“纯粹的知识分子“、更是“另类的科学家“。早在上本科时,他就在同学纪念册上写下了“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留言。

作为一名教师,黄大年一直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深入骨髓。回国七年间,他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国际学界惊叹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2016年12月8日,积劳成疾的黄大年因胆管癌住进医院,打着吊瓶还在给学生答疑解难。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黄大年因病逝世。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各位同学,我们该如何以黄大年为榜样呢?我想,我们要学习他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的赤胆忠诚;学习他实现人生梦想和家国情怀高度统一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做到“三个第一“。请立足实际,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任务、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把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真正彰显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二)把控教育公平发展均衡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如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一样,百姓的教育需求发生质量型转型正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倾听两位十九大代表的心声:

上世纪80年代,荀振芳作为河南三门峡重点高中的一名“尖子生”考入大学,如今已是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那时,全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足5%,学校300名毕业生中能考上大学的不足20人。如今,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截至去年已达42.7%,接受高等教育从少数人的“幸运”成了大多数人的“福利”。

身在农村,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张村中学校长江威对乡村教育的大变化感同身受。从2013年开始,国家扶持张村中学建起了食堂、宿舍、塑胶运动场、计算机教室,孩子们享受到国家营养餐改善计划的福利,去城里上学的学生纷纷回流,学校人数从2014 年的600人增加到现在的1300多人,今年张村中学又新建了两栋教学楼。现在,乡村公路上一眼望去,最漂亮的建筑往往就是学校。

2013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指出:“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 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近五年来,我国教育投入由2万亿元突破了3万亿元;农民工随迁子女80%以上的孩子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学;2017年,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报名15万人,是五年前的36.5倍,教育公平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还记得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吗?她当团省委副书记了》。这是去年12月备受瞩目的一则新闻,“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当选安徽团省委副书记,应该说,是希望工程给了她人生的新希望,是教育公平的实施让她有了不断求学、感恩国家、回报社会的机会。

(三)兼顾内涵、特色发展并重

同学们,从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批国办”的京师大学堂到烽火狼烟中走出来的西南联大,大学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始终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同向同行。“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报告中响亮的教育号令,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

去年9月21日,备受关注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对外公布,137所大学入围。12月16日,以“新时代,新使命”为主题的人民网第四届大学校长论坛在天津开幕,近40位高校校长书记会聚一堂,立足内涵、特色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从大国向强国迈进建言献策。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指出,“双一流”建设应该以青年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有高素质的、有人格及学识魅力的教师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生。

说到这里,我想介绍我的同事“松哥”和一位明星学生。“松哥”全名陈松,细节控的他十几年无寒暑假,坚持“5+2”、“白+黑”的工作模式,采用项目驱动式致力于我校创新基地教学及人才培养。2017年,他指导学生一举夺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4项,一等奖获奖数量排名全国第13位,位居全省榜首。在松哥的创新基地,有一位创新明星叫李明星。高考360分落榜的他步入社会一个月换了7份工作;奋力拼搏考入大学后一年自学完两年课程;一年成功申报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年获得全国“自强之星”提名奖等10余项省级以上奖励;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以《曾经落榜生今成“发明哥”》为题专题报道了他将个人梦想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先进事迹。

或许,有同学会问:“老师,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并没有我们学校,您说的陈松老师和李明星学长算得上一流水平吗?“其实,双一流的入选并非永久固定,在这次“双一流”名单中,就有三所非“985”高校入选。我想说的是:”你的梦想有多雄奇,中国就有多美丽”。老师希望大家与时代同频共振,做到“四个一流”,”树立一流目标、付诸一流行动、力创一流成效、争做一流学生“,必然能为学校的创大、申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十九大报告勾勒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请各位设想一下,到2049年,中国的教育会是什么样的景象?”让我们跟随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一起展望:“中国教育2049”。

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领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204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2049年,对世界教育发展的规则,中国将有更大的发言权。2049年,中国版的教材、汉语发音的教材,将走向世界。

亲爱的同学,那时你几岁?你会在做什么?以此倒推,今天的使命是什么?从树立新时代教育强国之梦到书写教育现代化奋进之笔,到实施人民满意教育暖心之举,我们将会是建设教育强国的见证者、参与者,甚至贡献者。

都说时代匆匆,但时代哪有脚,走的总是人。同学们,这个时代与你我息息相关。让我们怀揣使命、阔步向前,共同奏响教育强国新时代的最强音!


版权所有:湖南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0     联系人:鲁老师      联系电话:0730-8648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