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9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人工智能中心主任、数学系教授曾铁勇受邀出席信息学院“信息大讲堂”,作为本年度的第2位主讲嘉宾,为师生带来前沿学术知识盛宴。
讲座由吴健辉院长主持,物电学院、信息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曾铁勇教授以《Fast and Reliable 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 for Parallel MRI》为主题,从五个维度展开深度汇报。在“Deep Semi-Proximal CT”“Fast Reliable MRI Generative Model”“Estimation-Denoising MRI Network”“High-frequency Modulated Transformer Model”等专业领域,曾教授结合前沿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技术原理与应用前景;同时,他还探讨了“人工智能促进数学进步”这一议题,为教育与科技融合提供新思路。

学术交流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曾教授与学生们围绕讲座主题及自身感兴趣的话题踊跃提问,既有“为什么参数是动态的”“数据量如何影响平均值”等极具专业深度的学术问题,也有“多长时间做一次CT对人体危害最小”这类贴近生活实际的关切。曾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经验,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最后,吴健辉院长对此次学术交流活动进行总结。他对曾铁勇教授的到来致以诚挚谢意,并表示此次讲座为学院师生了解香港高校搭建了珍贵的交流平台,对推动学院学术研究、促进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也为学院未来的学术探索注入新动力。
【报告嘉宾简介:曾铁勇,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数学人工智能中心主任、数学系教授。科技部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Pattern Recognition编委会成员,2021年香港数学会青年学者奖获得者。200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4年获得巴黎理工学院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巴黎第十三大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法国巴黎卡尚高等师范学校博士后。2008-2018年,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8年入职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据科学,优化理论,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在优化理论,图像处理的国际一流期刊IEEE PAMI,IEEE TNNLS,IEEE TIP,Pattern Recognition等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
(撰稿/刘国梅,初审/蒋军强,复审/吴健辉,终审/肖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