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2025年8月更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和计算机学院于2018年初合并而来,坚持走“提升学科支撑水平、服务地方发展急需、彰显办学优势特色”的发展道路,全力推进“学科-专业-平台-团队-成果”一体化建设,一直是学校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学院之一。2025年7月,为响应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落实湖南省的“两优方案”,电子信息等专业从学院分出,另组建了人工智能学院。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生1398人,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通信工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为引领,全力打造高层级人才团队,有计划地加强对领军人才、学术骨干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充分依托重要平台、重大项目、重点学科实现人才培养与集聚,有效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科交叉、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实验教师共6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6人,博士17人,硕士生导师50余人。学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人,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岳阳市巴陵青年英才3人。学院获批“复杂工业物流系统优化与控制”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获得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学能手、优秀实验(实训)教师共10余人。同时,以“芙蓉学者”“南湖学者”“军民融合研究院研究员”等人才引进方式聘请国内外高水平学者和企业专家20余人。
专业建设优势凸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面向新质生产力内在要求,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全力做优做强计算机类、通信类等传统本科专业,积极谋划布局大数据类、云计算类、网络安全类等新工科专业。学院共建有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现代通信与信息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国家级、省级教学平台10余个。近年来,教师获批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得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9门,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和湖南省高校优秀教材奖1项。5年来,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挑战杯竞赛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银奖等国际/国家级奖励共计200余项和省级奖励共计500余项。特别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方面,学生连续五届(两年一届)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其一等奖项数量多年在全国高校排名前20名。毕业生年度就业率均在98%以上,并且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上市公司高管、科技领军人才、行业企业专家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骨干。
学科特色融合发展,平台支撑能级增强。积极适应我省优势产业链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发展需求,全面落实《湖南省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以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为重要抓手,深入推动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协调发展,加快形成“计算引领、数智融合”的鲜明学科特色。当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湖南省双一流学科和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在2024年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40%,排名全国第77位,同比2023年提升9个名次,从前50%进入到前40%。学院建有“复杂工业物流系统智能控制与优化” “信息光子学与空间光通信”共2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拥有 “多模态健康传感与智能分析”“工业智联网自主数据感知与处理”共2个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具有“应急通信”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杂系统优化与控制”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钢铁产业链物流与自动化信息技术”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岳阳市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要科技创新平台,科研实验室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
需求牵引协同发力,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勇担科技强国建设使命任务,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产业需求为牵引,高效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有力推进有组织科研,协同解决行业企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全力支撑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军委“慧眼行动”创新成果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计算机学报》和《通信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200余篇,10余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学院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发明三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获得国际、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100余项。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秉承“至善穷理”校训和“三个为本”办学理念,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湖湘区域特色文化,聚焦“国家所需、区域所盼、理工所能”,按照学校改办大学和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总体部署,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办学治院,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汇聚人才,以严谨求实的校风教书育人,以久久为功的作风躬身实干,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