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柯友刚/曾林舟团队的液晶非显示应用研究成果被光电领域国际顶级期刊《Opto-Electronic Advances》录用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9日 09:44  

近日,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柯友刚副教授团队在液晶非显示应用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以“In-situ and ex-situ twisted bilayer liquid crystal computing platform for reconfigurable image processing”为题,已被光电领域国际顶级期刊《Opto-Electronic Advances》(影响因子22.4,中科院1区Top)接收。《Opto-Electronic Advances》着重报道光电领域的基础理论、原始创新,以及工程技术和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旨在为光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重大成果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发布与交流平台,促进先进知识成果的国际传播与利用。该研究构建并实验演示了一种基于双片液晶结构的可重构计算平台,实现了多功能、可重构的全光图像处理,为发展通用化、低成本全光数据处理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如图1所示,该方法通过引入机械自由度,为全光图像处理提供了一种易于切换的多功能解决方案,有望在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生物医学显微成像等领域获得重要应用,从而满足下一代集成化、自适应视觉系统对高性能全光计算的需求。

图1双片液晶计算平台实现可重构多功能图像处理示意图

全光图像处理技术因其高运算速度与优异能效而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然而,现有方法普遍存在功能单一、可重构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下一代视觉系统在设备集成与场景适应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针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并实验演示了一种基于双片液晶的可重构图像处理计算平台。该平台可在原位/非原位、扭转/非扭转等多种配置下灵活切换,支持包括单/双通道亮场成像、单/双通道涡旋滤波、水平/垂直一维边缘检测、顶点检测以及基于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分辨率可调边缘检测在内的八类图像处理功能。

湖南理工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2023级硕士研究生曾康与导师柯友刚副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柯友刚副教授、人工智能学院曾林舟博士,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周新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2024级研究生洪张名亦对本文做出重要贡献。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大科技项目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初审/陶海兰 复审/潘昕 终审/肖迎群


版权所有:湖南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0     联系人:鲁老师      联系电话:0730-8648870